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面向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大学英语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和慕课。2020年,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精神,紧盯教学质量提升,多点用力,多措并举,全链条提升教学质量,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一、需求主导
坚持需求导向,将学生需求作为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组织各个课程组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情。秋季学期,学院制作针对2020级新生大学英语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收集问卷6320份。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尤其听说能力是常见弱项,突出表现为词汇量不够,口语表达有困难,课外阅读量不足,写作经验缺乏。学生普遍希望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跨文化交际和专业学习的能力上有提高。学院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反思教学,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标准先行
大学英语课程涉及学生面广,更加凸显了教学标准在规范教学过程、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作用。今年暑期期间,学院组织骨干教师连续4次召开暑期教学研讨会,聚焦大学英语主干课程,研究形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标准的思路原则、体系框架和程序步骤。全院已完成大学英语主干课程的课堂教学标准修订,将教案编写和修订、课堂组织实施等纳入教学标准体系中规范运行,实现了课堂标准程序内容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三、标杆引领
运用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树立教师标杆,引领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教师持续性发展,为教学蓄能。今年以来,安排3位教师分享教学经验,4位教师分享国内外研修经验。组织线上线下示范公开课,鼓励老师走入课堂,推门听课,深入教学设计探讨及反思。今年共举行11场线上线下教学观摩活动。积极开展线上暑期研修,150余人次参加全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等线上研修项目。
四、创新驱动
创新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动力。学院围绕创新做文章,改革教学理念、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批创新成果。今年学院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项、青岛大学第三批“以学为中心”课程立项建设2项、青岛大学“停课不停教”专题教学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项、学校第四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项。今年4月,我院王海峻副院长应邀参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在线研修讲座活动,为全国1千余名高校英语教师作题为《TED演讲与大学生英语听说、演讲能力的培养》的学术讲座。
五、思政融入
在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内容,对标“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思政育人。2020年10月至11月,组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研活动月活动。安排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来庆彬老师为全体教职工做了“全人教育视阈下多模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讲座。11月,邀请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徐晓艳副教授做了“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线上专题报告。通过学习研讨,确定推荐学院4门课程参加青岛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六、品牌争优
注重品牌创建,强化大学英语教学品牌培育,助力教学质量提升。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打造一批卓越的教学团队和个人。今年,学院3个教研室分获校“教育先锋号”“三八红旗集体”“师德建设先进集体”,6位老师被授予校“教学能手”荣誉称号,1人荣获“青岛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延伸大学英语课堂,组织9位优秀教师撰写英语学习方法稿件,制作7期“线上英语学习谈”公众号,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秋季学期,组织为期四周的“大学英语活动月”,每周三晚举办钉钉直播英语讲座,由学院优秀教师和学生担任主讲,特别针对2020级新生进行大学英语四六级、大学英语学习规划、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升方面的讲座,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七、竞赛检验
建立竞赛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用实战检验教学,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省、学校各级教学赛事,在“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决赛、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全国奖项4项、省级奖项6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英语竞赛,在竞赛中不断提升自我。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山东省复赛中,我校学生(非英语专业)荣获一等奖2项。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我校3名学生(非英语专业)均获得全国决赛特等奖。2020年“外教社•词达人杯”山东省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我校学生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我院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八、监督保障
质量提升离不开监督保障。学院实施开放课堂、推门听课、反馈提升三级听课制度,建立制度约束,跟进教学情况,把握教学进展,发掘典型经验,发现、消除教学工作瑕疵,确保教学质量。学院督学和教学委员会及时反馈听课情况,指导授课教师改进教学。今年以来,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组织线上、线下听课、督导多次,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